首页 > 热点 > > 正文
十年间同一作品价格腰斩 中国当代艺术需要重新定位
2023-08-08 16:46:56 第一财经

艺术市场逐渐恢复了生机。今年上半年,苏富比、佳士得、中国嘉德、北京保利纷纷举办了春季拍卖会。今年恰逢中国嘉德30周年,也是苏富比进驻亚洲50周年。随着疫情阴霾逐渐消散,各大拍卖公司纷纷推出重磅拍品,成交纪录被此起彼伏地打破。


(相关资料图)

在这股热潮中,以往风生水起地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似乎有了不同的变化。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真实情况如何?第一财经为此对春拍数据进行了梳理,并邀请对于中国艺术市场颇有研究的资深媒体人薛莉进行分析。

中国嘉德于6月7日至13日在北京举行了春季拍卖会,这是其疫情以来首次春季拍卖会,也恰逢中国嘉德三十周年,因此其卯足了劲道推出精品,拍卖会也创下了五年来最佳成绩。总共47个专场,总成交26.92亿元,其中两场当代艺术夜场共拍得2.6亿元,曾梵志《恋人》流拍,刘小东、陈逸飞、余友涵、罗中立、刘韡等均有作品流拍。在当代艺术领域,拔得头筹的是陈逸飞《长笛手之二》,成交价2875万元,在嘉德春拍成交价格榜单排名第10。

北京保利于7月3日至8日在北京举行了春季拍卖会,总共36个专场。其中古代书画夜场成交额达5.79亿元,中国书画夜场总成交额达4.76亿元,瑰丽珠宝夜场总成交额达1.03亿元。与之相比,现当代艺术的成绩并不亮眼,日场、夜场合计总成交额为7818万元。

2023年是苏富比亚洲五十周年,4月5日,苏富比五十周年晚间拍卖在香港举行,四场晚拍总共拍得15.2亿港元,诞生了11项世界拍卖纪录。当代艺术夜场压轴举槌,明星拍品是奈良美智的《乳白色湖中》,以1.56亿港元成交。同样是日本当代艺术明星的草间弥生的三件作品《南瓜(L)》《A-Pumpkin (BAGN8)》《我心飞向宇宙》分别以6264万港元、5517万港元、2585万港元成交,其中《南瓜(L)》刷新了草间的雕塑拍卖纪录。

与日本当代艺术家作品的强势表现相比,中国当代艺术家则以新面孔为主。因抑郁症自杀的加拿大华裔艺术家王俊杰(1984~2019)成为市场新宠,在他去世前一年绘画的《黃昏的河流》以5230万港元高价成交。1983年出生的艺术家郝量的三联幅设色绢本作品《神学与进化论》以2465万港元成交,也刷新了其个人拍卖纪录。市场的关注似乎转向了更年轻的新秀艺术家,以往叱诧风云的当代艺术顶流在此退居二线。作为当代艺术顶流代表之一,曾梵志仅有预估价数百万港元的小尺寸作品在当代艺术日间拍卖登场。

5月28日,佳士得2023香港春拍,曾梵志创作于世纪之交的《面具系列1999 NO.10》以1429万港元成交。值得一提的是,在2020年8月,同样是面具系列,北京永乐拍卖2020年夏季拍卖中,曾梵志《面具系列 1996 NO.6》以1.61亿元成交,打破了艺术家本人的拍卖纪录及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纪录。

短短两年间,同一系列的作品成交价为何如此悬殊?第一财经采访了熟悉中国艺术市场的薛莉予以解读。她创立了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生活时尚频道,并担任主编长达14年,负责包括中国艺术市场在内的生活时尚、文化领域的报道,现在则是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专栏“值得艺术”主理人,观察、评论中国艺术市场生态圈。

第一财经:作为在国际市场最为知名的中国艺术家之一,曾梵志面具系列在两年间的拍卖价格变动幅度巨大,谈谈你的看法?

薛莉:曾梵志创作“面具”系列的过程长达十年,因此作品有很多。单纯地比较两张不同的“面具”系列作品,很难说明问题。但是,从同一张作品拍卖价格的变动,还是可以看出一个艺术家、或者是一类艺术作品的市场变动。

2022年5月,香港佳士得2022春拍中,曾梵志三联画《协和医院系列之三》成交价是4845万港元。这张作品于1992年创作,是第四次进入拍场。上一次在拍场出现是2013年,香港佳士得秋拍,成交价是1.13亿港元。十年时间,同一张作品,价格腰斩,还是很能说明问题的。

第一财经:这究竟是一个艺术家的作品在市场上的波动,还是一个版块的波动呢?

薛莉:中国当代艺术版块在市场上的转折点有两个标志性的事件,分别与两位中国当代艺术的大收藏家有关。一个是2017年,比利时大藏家尤伦斯夫妇将自己创立的尤伦斯美术馆转手,并在2009年到2017年的时间里,9次拍卖艺术藏品,其中主要是中国当代艺术作品。另一个是,瑞士大藏家乌里·希克于2012年起,将自己收藏的1500多件中国当代艺术陆续捐赠给M+香港文化博物馆。而回过头来看,2012年左右,的确是整个中国当代艺术版块在国际市场的价格高位。

第一财经:为什么中国当代艺术版块会有这么大的波动?

薛莉:当一件艺术作品每隔几年就出现在拍卖场上时,它的投资属性就远大于收藏属性。既然是投资,就会考虑收益率。当投资者感觉有更好收益率的投资标的时,就会改变投资方向。而当很多投资客同时出手一个艺术家或者一个版块的作品时,市场供大于需,自然就会价格下降。这只能说明,在艺术投资者的心目中,这此作品的市场价格相比其它的投资品,偏高了。

第一财经:中国当代艺术版块在国际市场的定位是怎样的?

薛莉:作为一个整体版块,创作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当代艺术”给国际藏家的整体印象曾经与政治话题、改革开放带来的躁动等题材有关。而且这个版块因为在短时间内价格冲到高位又迅速下跌,给人带来“炒作”的负面印象。但如今,中国各个年龄段的当代艺术家都分别有了自己的个性,创作题材与媒介都十分多元,艺术家也有了60后、70后、80后、90后的代际分别。此时的中国当代艺术与十年前的“中国当代艺术版块”已经不是一回事了。中国当代艺术家需要对自己重新定位,藏家也需要对中国当代艺术这个概念重新定位。

(文章来源:第一财经)

x 广告